全台首座水泥窯結合氣化爐順利運轉     花縣府與台泥BOO案公私協力新典範

190
再生資源利用中心

花蓮縣政府與台灣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台泥公司)合作,以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之BOO,於台泥和平廠興建再生資源利用中心,於109年通過環評審查,後續「再生資源利用中心」已於112年12月17日正式運轉,為全台首座水泥窯結合氣化爐共同操作的案例,正式開啟公私協力典範新頁。

圖說:負壓式垃圾貯坑

本案從垃圾進場後送至再生資源利用中心的負壓式垃圾儲坑,在正常運作下可將貯坑廢氣送入氣化爐或水泥旋窯進行處理,解決貯坑異味問題,貯坑垃圾經破碎送進氣化爐,在貧氧狀態下將垃圾裂解氣化形成的可燃性氣體導入水泥製程預熱機,除了減少燃煤化石燃料使用外,也徹底解決本縣生活垃圾,甚至能減少圾垃載運里程達到減污與減碳目的。

圖說:台泥和平P206稽查檢測(戴奧辛及重金屬)

花蓮縣政府為掌握本案營運後的空污排放情形,112年正式運轉後即執行該廠P206排放管道戴奧辛及重金屬檢測,檢測結果低於運轉前;另外,氯循環是影響水泥製程熟料品質的關鍵因子,也同步針對該廠特定成分的原(燃)物料及氯旁路系統集塵灰進行含汞量分析,調查結果顯示該系統在除氯過程也能有除汞效果。

另外,為掌握並減輕民眾對於再生資源利用中心可能造成的空氣污染問題,今(113)年已針對該廠執行排放管道總氟化物檢測、重金屬(鉛、鎘、汞)及戴奧辛檢測作業,檢測結果分別為總氟化物<1 mg/Nm3(排放標準10 mg/Nm3)、重金屬(鉛<0.0132 mg/ Nm3,排放標準1 mg/ Nm3;鎘<0.001171 mg/ Nm3,排放標準0.1 mg/ Nm3;汞<0.0002 g/s,排放標準0.247g/s)及戴奧辛0.006 ng-TEQ/Nm3,排放標準0.1 ng-TEQ/Nm3 ,各項檢測結果均符合排放標準。此外,針對氯旁路集塵灰進行毒性特性溶出程序(TCLP)試驗,其中戴奧辛0.006 ng I-TEQ/g,氯離子占0.086%,顯示該系統能避免戴奧辛類物質生成。

圖說:氯旁路系統袋式集塵器

花蓮縣政府積極輔導台泥公司和平廠響應污染減量與節能減碳工作,113年聘請3位專家學者進廠診斷並提供改善建議,如水泥廠再利用的替代原料、燃料種類較多,對污染排放預應訂定適當之收料規格、周界有設置5台PM2.5微感器建議導入智慧化管理及115年氮氧化物排放標準加加嚴至220 ppm,應該未雨綢繆研擬降低排放濃度之策略等,廠方均承諾依委員建議納入評估與改善;節能減碳工作上該廠原料礦石開採後採用豎井方式輸送減低運送揚塵,全密閉式倉儲與輸送帶,整體低碳運輸總長度僅3.7公里,每年可削減碳排放2,002.54公噸、PM2.5 4.33公噸、NOx 86.63公噸。另外,在減少垃圾轉運距離之減碳部分,如每日以6車次計,則每日可節省約600公里,每年減少21.9萬公里,  減少柴油使用量6萬5,700公升可減少二氧化碳當量(CO2e) 達171.2公噸,顯見台泥公司和平廠積極配合節能減碳與力行循環經濟後,已獲致極佳成果。(花蓮縣環境保護局廣告)

圖說:氯旁路集塵粉塵取樣

圖說:專家學者進場診斷